• 介绍 首页

  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57节
      “只要我们拒绝和谈,他们就可以攻击我们‘民为邦本’的立国之本,说我们是虚伪小人,非要发动战争。”
      “而明廷也可以拿着我们的拒绝动员上下,告诉他们没有其他退路。”
      徐渭皱起眉头说道:“确实如此,没想到李成梁竟然还有这份心机。”
      苏泽朗声说道:“既然他们要谈,我们就谈!告诉明廷使者,可以在前线设立地点派遣使者进行和谈,但是和谈纪要和和谈结果要向全体国民公布!”
      .
      第674章 和谈人选
      稍有些政治和军事常识的人,也都能明白明廷和东南的和谈根本就是政治戏码,无论站在谁的角度上看,都是绝对没有可能性的事情。
      在大一统的曙光已经出现的情况下,东南绝对不会选择和谈,而明廷也绝对不会因为一场谈判就并入东南。
      但是在百姓看来,和谈却是一个民心所向的选择。
      要打仗了。
      除了少数人之外,大部分人都恐惧战争的,南京这座经历过多次战争的东南都城更是如此。
      战争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,更不要说进攻的目标不是倭寇这种侵略者,而是多年前还是同族的同胞。
      所以和谈的选项一出来,东南的报纸上也开始报道和谈的消息,而百姓们更是议论纷纷,也都希望能够通过和谈解决问题。
      今天申时行从衙门回家,竟然听到妻子正在议论“议和”的事情。
      申时行疑惑的问道:
      “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议和的消息?”
      妻子微微一笑问道:“坊间都在传要议和,不用打仗就能统一了,坊间都欢声鼓舞,子弟不用出征了。”
      申时行微微叹息,果然大都督的分析是对的。
      申时行是当朝大臣,他所居住的街道自然也不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。
      这条街叫做户部街,居住在这里的至少都是东南官员,以户部官员和军中后勤官员以及工厂大匠为主,这些人的子弟在军中也至少都是军官。
      就连这些人都不想要打仗啊,申时行只能慨叹,明廷这招议和确实厉害。
      明廷动员速度要比东南慢,议和这个幌子可以给他们更多动员的时间。
      而议和更大的作用,就是让战争的问题归咎于东南身上。
      “我大明主动议和,都已经提出了不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方案了,是你们东南穷兵黩武不肯议和,非要发动战争。”
      这些都是明廷控制地区报纸上的主要论调,这种论调甚至也蛊惑了一部分东南的百姓。
      “相公,是不是真的要议和啊?”
      申时行挥挥手说道:“此等军国大事,又怎么能在家中随便议论,你看明天报纸就知道了。”
      妻子露出期待的表情说道:“大都督同意议和了?如果不能不打仗而建立新朝,那真的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!”
      申时行知道妻子信佛,果然是大都督洞悉人心,提出了应对方案。
      次日,东南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消息,大都督府和内阁同意议和,和谈地点设在徐州前线双方都不控制的地区,双方各自派出代表进行和谈。
      同时东南也会将和谈进程一字不改的记录下来,刊发在报纸上。
      听到这个消息,无论是东南还是明廷自然都是群情振奋,时至如今,已经没有人愿意再继续打仗了。
      这個结果却大大出乎了李成梁的预料。
      “苏贼竟然同意要和谈了?”李成梁听到山蒿先的意见,用和谈来拖延东南。
      在他看来,占据了如此优势的东南是绝对不可能和谈的,可没想到苏泽竟然同意和谈了。
      山蒿先也有些意料之外,他没想到东南竟然会这么做。
      稍微一思考,他说道:“哎,如此看来,东南贼野心甚大,是要做天下之主了。”
      李成梁心中想这不是废话吗?东南的版图已经几乎占据整个中原了,当然是要做天下之主。
      山蒿先却说道:“东南贼和谈也是假的,他们是要将战争的罪行扣在大将军的头上,真是毒计啊!”
      李成梁却不以为意的说道:“大义不大义的不重要,只要能为我们大军拖延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好。这苏贼果然是文人出身,做事情婆婆妈妈,大义有什么重要的,中了先生的缓兵之计。”
      山蒿先却叹了一口气,从这里也看出来格局差距来了。
      苏泽想要的是天下,以及天下大义,山蒿先突然发现,这似乎是苏泽在起兵之前就已经在做的事情了。
      通过修订儒学,一步步的提出自己的主张,践行“主权在民”的政治方针。
      从这件事上来看,苏泽从来都没变过。
      而自己的这位大将军也从来没有变过,李成梁如今想的就是通过和谈在拖延时间,思考的都是军事上的事情。
      山蒿先叹了一口气,和谈的想法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,如今整个明廷能够去和谈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。
      李成梁握住他的手说道:
      “先生,这一次和谈,一定要给我军争取至少半个月的时间,劳烦先生了!”
      山蒿先只能点头。
      东南这边,大都督府和内阁最后选出的和谈代表竟然是内阁首相徐渭。
      对于这个结果,内阁诸位大臣都有些意外,他们纷纷劝道:
      “徐大人这是何必呢?明廷那边不过是为了推演时间,根本不想要和谈,您为什么要以身犯险呢?”
      和谈虽然是在双方都不控制的区域进行,但是这回总和谈总是有风险的,况且徐渭的年纪也不小了。
      在诸大臣看来,这类谈判派遣行人司主司沈一贯这个级别的去谈就可以了,完全没必要让徐渭这样的东南首相去冒险。
      徐渭却说道:
      “这是我思考再三的决定,大都督说的没错,虽然明廷是为了拖延时间,但是我们要让百姓看到,我们东南是有和谈的诚意的,不派遣一重臣去,又怎么能说明我们东南的诚意呢?”
      “所以内阁中最适合去的,也就是我的。”
      徐渭环顾说道:“你们都是我们东南的栋梁,我老了,精力也跟不上了,我本来准备战后就此去首相一职,回乡务农的。”
      众人都是一惊,不过想想东南政务繁重,徐渭确实经常说自己被政务所累,这个想法可能是真的。
      徐渭又说道:“老朽人生前大半,都在争的二字‘出仕’,诸位应该知道,当年我科举不第,最后在胡部堂的麾下出任幕友,协助他在浙江抗倭,后来幸得大都督器重,委以重任。”
      “前半生都想要入明廷,这也算是给前半生念想画一个句号了。”
      .
      第675章 毫无诚意
      徐州,最后一根电报线拉上之后,于宗远亲自查看了整个淮北电报线路,满意的看着这条竣工的电报线。
      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条淮北电报网线可以说是他最大的投资了。
      苏松之间的电报线已经投入了运营,作为民间线路,苏松电报局的业务并不是特别多。
      苏松铁路公司租用了电报局的业务,用来传递列车晚点到站的消息,方便各地铁路站进行调度。
      使用了电报之后,苏松铁路的晚点率和故障率都低了很多,不过光靠着铁路公司的业务,庞大投资的电报局是无法活下去的。
      还有几家报社租用了电报线路,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财经类为主的报社,他们需要尽快知道上海证券交易中心的行情,通过电报传递这些消息是最快速的。
      除此之外,就是一些炒股票和期货的商人们会使用电报,还有一些大宗货物交易的商人会用电报来传递消息。
      总而言之,电报这东西如今还是比较奢侈的通讯方式,普通百姓对于使用这种东西能够传递消息也是将信将疑,苏松两府本身距离也不远,使用信件来传递消息反而是更佳的选择。
      更不要说如今铁路公司也开设的邮政列车,可以使用火车来送信了,苏州府和松江府写信一般也只要五天时间就能送到,日常的联系已经足够用了。
      对于于宗远来说,电报局是他最满意的一笔投资了。
      目前看没有暴富的风险,电报还只在少数商人和报社中使用,知名度低,这点业务需求,想要盈利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。
      于宗远听说其他城市的商人也在建设电报线路,他们建设这些电报线路的想法也和于宗远差不多,电报作为一种能够快速传递消息的工具,在商业上的作用是相当大的。
      能够迅速知道一座城市什么商品景气,就能够提前准备好商品送过去贩卖,这样使用电报才能有回本的可能性。
      于宗远果断投资建设了京徐电报线路,这是徐州到南京的电报线,距离上是松江到苏州府电报长度的几倍,投资自然是更大。
      不过于宗远这边刚刚完成了剪彩仪式,他正准备离开徐州的时候,突然见到了几名内阁的官员。
      “什么,要征用我的电报线?”
      内阁中书五房公事孙长青是上一届科举的进士,他在内阁观政后就留在内阁。
      中书五房公事原本是负责收发内阁和各部之间的公文往来,在明廷时期也是个非常要害的职位。
      经过苏泽改制之后,中书五房公事已经变成了内阁大臣的助理官员,负责整个内阁的日常助理工作,因为能够亲近内阁重臣们,也是年轻进士们向往的工作。
      孙长青办事妥当,就被徐渭看中留在身边。
      孙长青并没有因为于宗远商人身份而轻视他,世人都知道这位于二公子和大都督关系匪浅,而且于公子的名声也不同于其他商人,他仗义疏财,经常投资新技术,是东南有名的财神爷。
      “于公子,并不是无偿租用,我们会按照苏松铁路公司租赁的费用支付你们电报公司租赁费的。”
      于宗远大手一挥说到:“谈什么租啊,我的电报免费给你们用!”
      孙长青连忙说道:“这不合规矩啊。”
      于宗远无所谓的说道:“这有什么不合规矩的,我本人乐意就行了!”
      于宗远豪爽的说道:“你们尽管用!”
      等于宗远离开,众人看向孙长青,孙长青叹息说道:“于公子高风亮节,不过大都督也教导我们不能白占便宜,这样吧,以后每次谈判的消息,都附上是通过于公子电报公司传递的这条备注,也算是我们对电报公司打个广告吧。”
      “孙公事,这样做不合规矩吧?”
      “有什么不合规矩的,我们也说的都是实话。”
      “大都督需要我们将和谈的进展第一时间发给南京,同时刊印给百姓看,用电报是最快的选择,我们用了于公子的电报公司也是实情,不算是虚假宣传。”
      “好了,大家准备吧,过几日首相大人就要来徐州了,我们要把和谈的工作准备好。”
      众人纷纷忙碌起来。
    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    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