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晚唐浮生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晚唐浮生 第1183节
      “今年再北上打击一下阿保机,让他那个小集团彻底散架。”邵树德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北衙枢密使杨爚,道:“霫、乌古、鞑靼诸部南下降顺者,尽皆收编起来,由北衙管束,令其配合大军,反攻阿保机。对契丹残余分子的招降也不要停止,让他们互相猜疑,互相出卖。”
      “臣遵旨。”杨爚应道。
      西征之前,肯定要彻底解决后顾之忧。
      淮南是一忧,契丹是另一忧。如今这两个方向的局势都非常不错,以一隅抗天下,就要做好败亡的准备。
      阿保机唯一的选择,就是跑得远一点,再远一点……
      “对岸是安邑县么?”邵树德伸手指着黄河北岸,问道。
      “陛下,有中条山挡着,看不到安邑县的。”杨爚提醒道。
      邵树德失笑。
      对他的很多孩子而言,安邑龙池宫是他们出生或成长的地方。
      想当年,龙池宫聘请了状元赵观文、宰相杜让能的两位兄弟杜弘徽、杜彦林来教导邵氏子女学文,又有顶级武师传授武艺,还可以学习兵书韬略,学堂的教育质量极高。
      邵树德给亲近元从或有功之士的一大赏赐,便其录其子入龙池宫学习。
      跟邵氏子女一起学习是有好处的。
      有人就此傍上了公主,可以尽情吃软饭。
      有人得到了出仕的机会,还很受天子信重。
      有人与秦王关系密切,这是为将来打下了基础。
      总之好处多多,很多人削尖了脑袋还没机会进去呢。
      对邵树德而言,将老巢从灵州搬到安邑,向周围人传递了进军中原的决心。要知道,当时安邑离前线可是很近的,向东过王屋山,便可进入河阳地界。
      如此激进的举措,或许对战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,最后攻占河阳,收获极大——邵家人丁单薄,储氏为壮大邵氏宗族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      在这个过程中,唯一亏欠的可能就是王家了。
      “朕这辈子做了两件亏心事,其一是骗了义兄,其二是骗了王珙、王珂。”邵树德收回目光,用意味难明的语气说道:“陕州兵乱,虽被栽在朱全忠头上,但实乃朕之所为。”
      杨爚沉默不语。这话让他咋接?虽然大家都知道,但别说出来啊。
      邵树德哈哈一笑。
      他不怕。史书上只会记载朱全忠收义子友谦,一手策划兵乱,最后被邵树德摘了桃子。
      他的形象还是光辉的,正义的。
      涛涛历史长河之中,不知道又有多少此类事情,平平淡淡的记录之下,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      为尊者讳,并不鲜见。
      “一等国道通到哪里了?”邵树德问道。
      “已至潼关。”杨爚回道。
      “还算可以,动作不慢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在绣岭宫驻跸三日,朕接见一下陕州耆老,然后再西行。希望待朕抵达潼关之时,能收到淮南的好消息。”
      第012章 恩德
      潼关城墙上,军士们大张嘴巴,惊讶无比。
      新修的一等国道其实十分宽敞,几乎占满了塬下的整条丘壑,但巨大的四轮马车一上路,却又觉得只有这么宽阔的道路,才能让此等“豪车”畅通无碍。
      朝廷做事果然走一步看三步,先有路,再有车,章法明确,让人无话可说。
      “都站直了,别东张西望!”有军官走了过来,拿刀鞘敲了几个趴在女墙上够着看的军士,提醒道。
      曾经的雄关重镇,如今已经没有正儿八经的军士守卫了。
      早些年的镇国军是最后一支守御潼关的正规军。此军被裁撤并入禁军后,关内道曾经在各州抽调州兵轮换守御。再后来,基本就是征发土团乡夫守关了。
      到了现在,就连土团乡夫的人数都大大减少。寥寥几千人,能守屁的潼关!他们最大的作用,是在税吏的指挥下,看守潼关附近的各个坑道,堵截试图抄小路进出关中的商徒,别让他们逃税。
      大夏建立之后,虽说有三京,但明眼人都知道以洛阳为主。潼关的军事价值更是大打折扣,估计从今往后,都一直是轮换乡勇镇守了。
      除非朝廷长期留在长安,那样蒲津关、潼关的重要性将大大上升,如前唐那样成为内六关,屯驻重兵。
      但这多半不可能了。
      “吾皇万岁!”圣驾远远出现在驿道上,同、华二州甚至对面蒲州的官吏、土豪、士绅、耆老立于道旁,齐声高呼。
      “吾皇万岁!”没有人下命令,潼关上的土团乡夫们也响起了稀稀拉拉的声音。
      乡勇指挥有点惊异。
      他是禁军退下来的老卒,兖州人,曾经的泰宁军镇兵。对圣人固然恭敬、顺服,但绝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拥戴。
      事实上他很好奇,圣人到底给了关西百姓什么好处,值得他们这样?
      “何至于此?”他走到一位相熟的军士面前,压低声音问道。
      军士看了他一眼,亦低声道:“我家兄弟三人,只有不到四十亩地,还很贫瘠。家父在世时,总说这么贫瘠的地,若分给你们弟兄三人,怕是一个都过不上好日子。”
      指挥点了点头,这倒是实情。
      他们这批人来自庆州,本来就是穷地方,有些县乡还很缺水,种地其实没有多少收成。三四十亩地,若分给弟兄三人,去掉赋税,想要不让妻儿饿死的话,就得在某些季节大量食用野菜、瓜果,生活水平简直是断崖式下跌。
      “所以,家父将地全留给了我,说这是圣人的旨意,长兄继承一切。”军士继续说道:“二弟、三弟拿了一些浮财,去襄阳了。去年本乡一个商徒去襄阳买茶,回来时捎了二弟、三弟的信,说他们在南漳县安家了,二弟还娶了媳妇,都能吃饱。”
      指挥听完,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
      按照他们老家的观念,这样似乎是不太合适的。兄弟离散,孤零零的一个人,出点事都没人帮忙,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合适。但人家说的也是实情,难道一起穷么?
      三兄弟瓜分家产,一人十来亩地,交完税后,自己一个人或许能吃饱,但娶了妻生了孩子呢?夫妻二人外加两三个孩子,一年就要吃光所剩的余粮,稍稍歉收一些,就要饿肚子。
      孩子长大后,不光饭量大增,还面临着又一次分家的窘境。这次再分,可就真的麻烦了,无论怎么努力都吃不饱。
      从这个角度来看,似乎又有些道理。只是,终究故土难离,祖宗坟园都在,你去了外地,便是无根飘萍,一旦被人欺辱,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。
      指挥还是有些不能接受。如今世道太平了,待在老家,总能找到点糊口的零活吧?实在没办法,劫掠过路商旅也行啊,便如蔡贼那般。
      “吾皇万岁!”驿道上圣驾停下了,帝后二人携手下车,军士又跟着高呼了两声。
      关西可真是皇夏铁盘了!指挥心中暗道。旋又想到自己也是关西人了,远在兖州的家人年底之前也会跟着搬过来。未来有朝一日,他的儿子也会在城头这般高呼吧?
      潼关城下,一群正准备绕路禁坑的商旅也停下了。
      他们从荆州而来,带着数车茶叶,准备过潼关入关中。不过眼下是不可能的,到处都是禁军马步士兵,将闲杂人等驱赶地远远的,只能走禁坑了。
      “未来即便有人谋朝篡位,只要邵氏子孙跑到长安,也是一个东西二帝并立的局面。”有人说道:“今上也是奇了,他也不是关中人,怎得就让这么多人为之高呼?”
      “七郎,你早晚死在这张嘴上。”另外一人叱骂道:“今上也是你能编排的?若被人告发了去,我等也要受牵连。”
      “王师范编排今上淫辱李唐后宫都没事,我这算得了什么。”七郎不服气,还嘴道。
      “王师范说的都是真的,你说的——呸,被你绕进去了。”说话之人自己都气笑了,道:“总之你要再不改,下去就不带你出来了,一辈子留在山里看茶场吧,省得你闯祸。”
      七郎显然有些怕了。
      他不怕今上,但害怕一辈子窝在山里,于是换了个话题,道:“三哥,那四轮马车看着挺好的,咱们能买一辆回去吗?应不复杂,回去拆了看看,再找人打制,以后用来运茶,应该很方便。”
      “听闻是内务府造的……”三哥有些迟疑:“他们拿来赚钱的买卖,怕是没那么容易允许外人造。不过确实不错,比骡车、驴车强多了。拿来运货的话,我估摸着能省一半钱,甚至不止。”
      “只要能让咱们造,圣人他就是睡了前唐何皇后都没事。”七郎得到三哥肯定,又嬉皮笑脸起来,嘴上不把门了。
      三哥气得踹了他一脚,道:“快赶路!”
      七郎摸了摸屁股,当先赶着马车走了。
      三哥不放心,追了上来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我知道你年轻气盛,还当过武夫,对谁都不服气,但今上不一样。”
      “如何不一样?”七郎问道。
      “今上对咱们商徒有大恩。”三哥面容严肃地说道。
      “恩从何来?”
      “此番出外,咱们没带多少铜钱。”
      “这事我也奇怪呢。”七郎是第一次出门,对这些确实不太明白,问道:“不是还有绢帛么?”
      “那绢帛是卖给长安大户人家做衣裳用的,不是当钱使的。”三哥说道:“大兄怀里揣了一叠长安坊市的银元票,这才是做买卖用的。”
      七郎似乎一下子想明白了,他之前见过此物,只是不太上心罢了,没细想。
      “明白了?”三哥斜睨了他一眼,又道:“有这东西,买卖能多做好几倍,百姓也得其利。”
      因为货币问题而黄掉的生意有多少,商徒们心里有数,那简直不可计数啊。有了银元票,一年多卖多少茶?而茶卖得多了,价格也会慢慢下跌,老百姓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      茶如此,其他商品难道不是这样?
      说白了,这个天下其实没那么缺货,有些商品本不该那么贵。便如他们家,以往都是从茶园中挑最好的一批拿出去卖,多了也卖不出去。但现在拿着银元票询价的客商多了,以往卖不掉的茶叶也可以向外出售了,这就增加了收入——卖茶的增收,买茶的也得利,官府更能多收一点榷茶钱,简直皆大欢喜。
      “照你这么说,圣人岂不是咱们商徒的祖师爷了,该建个祠供奉香火。”七郎傻乎乎地问道。
      三哥笑了,又踹了他一脚,道:“谁敢供奉天子?”
      踹完,又道:“不过你这话以前倒是有人说过。”
      “何人?”
      “关西商徒。”三哥说道:“一群靠着买卖毛布大发其财的新贵。”
      七郎从三哥的嘴里听出了酸溜溜的意味,显然毛布这个买卖不比茶叶差,甚至更赚钱,毕竟不喝茶不会死,没有毛衣穿难受啊。
      他下意识摸了摸身上的毛衣,略微有些扎手,不够柔软,但真的保暖啊。
      “那帮商徒,很多人原本穷得叮当响。”三哥继续说道:“不过胆子大、眼光准,人也够狠,抢在他人之前插足毛布买卖,一下子发了大财。他们对今上是赞不绝口。昔年在普德驿,我与其中几个闲谈过,他们还送了弓马娴熟的子弟从军,前往辽东征讨渤海,以表感激之情。今上这般威望,谁做到过?”
      “乐安郡王前往洛阳之时,关中百姓不也道呼万岁么?”七郎嘟囔了一句,然后一个精妙的闪身,躲过了兄长的又一踹。
      “现在长安都没人怀念乐安郡王了。”三哥差点摔一个趔趄,稳住身形后,没好气地说道:“过几日去了西市,多找人聊聊,你就知道在关中百姓心中,谁才是真正的圣人。前唐之时,官府催课,百姓手中无钱,急得以头抢地。现在有了银元票,咱们商徒无需囤积那么多铜钱,百姓手中就没那么缺了,缴税也就没那么难。好好想想,这是多大的恩德。”
      七郎终于正经了起来,道:“是要好好看看。”
      说罢,他回头看了一眼北边。
      被禁军士卒团团围护着的驿道内,伞盖如云,欢声如雷。
      有的天子,能让百姓敬畏,感受到他的威严。
      有的天子,能让百姓爱戴,感受到他的恩德。